新闻来源:http://toutiao.com/i6225003836700885505/
健康中国 2015-12-06 10:52
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之际,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中国与非洲》专刊上发表题为《深化中非卫生合作,造福中非人民健康》的署名文章,回顾中非卫生合作丰硕成果, 希望卫生合作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引擎、新动力、新亮点。
深化中非卫生合作,造福中非人民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2015年11月)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非卫生合作是中非友好关系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本着合作共赢、造福中非人民的宗旨,在卫生领域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1963年中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4万人次,诊治患者近2.7亿人次。目前,中国向51个国家、地区派有援外医疗队,其中有42个国家在非洲,1178名医疗队员分布在115个医疗点上。全国有27个省(区、市)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迄今已有1000余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有50余名医疗队员因疾病、公伤、战乱、意外事故等在受援国牺牲。
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援外医疗队及医疗队队员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克服困难开展工作,为促进受援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受援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加深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中国援外医疗队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扬,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医疗队员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友好使者和“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
自2013年8月首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以来,中方积极创新对非卫生合作内容,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受援国对中国医疗卫生援助的更高期望和要求。中国先后在6个非洲国家开展“光明行”项目,共为约2000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与4个国家建立了“眼科合作中心”,与6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对口医院合作关系,在10个非洲国家医疗队建立了中医标准化诊室,举办了113期卫生相关专题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了2100多名卫生管理和医护人员;通过开展技术合作,提供学历教育、派遣志愿者等方式,加强卫生技术转移,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卫生事业自主发展能力;在科摩罗,联合开展青蒿素快速消除疟疾项目,8年内将疟疾死亡人数降低到零;与世卫组织合作在桑给巴尔开展了血吸虫病防控试点项目,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卫生设施设备及能力建设。2013年至今,中国政府先后为非洲国家建设了38个医疗设施项目,提供了近50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中国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通过援建和运营医院、投资办药厂、实现药品生产本地化等方式,帮助解决当地民众看病就医问题。
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齐心协力,向疫区国家提供帮助,与西非人民共渡难关。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疫区及周边共13个国家提供了四轮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同时注重帮助疫区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为塞拉利昂运送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并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提高病毒检测能力;向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11国派遣30多批公共卫生、临床医疗和实验室检测专家组,深入边远地区培训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约1.3万人次。
今年10月召开的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中非双方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卫生合作发展方向,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中方将继续秉承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推出更多契合中非发展需求的互利合作新举措,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更好地造福双方人民。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中国刚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一样,具有同样的健康追求。
未来,中方愿继续与非方携手努力,让共同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中非人民。为此,中方将从以下方面继续付出不懈努力。
第一,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中非卫生水平。非洲2063年发展规划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实现卫生服务普遍可及的目标。未来中非卫生合作应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核心,并呼吁国际社会兑现发展援助承诺,携手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峰会上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卫生领域将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100所医院和诊所。中国将秉承“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的原则,支持非洲国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卫生服务系统,支持非盟和非洲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增强非洲国家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可靠保障。
中国将与非洲国家在疟疾、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及妇幼健康、生殖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项目,推动解决困扰这些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第二,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药品可及性为目的,加强医院、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未来3年,中国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1500名援外医疗队员,与40个非洲国家合作开展包括白内障免费手术光明行在内的各类短期义诊活动,并开展专科师资培训、学术技术交流。支持20所高水平的中国医疗机构与非洲医院开展对口技术合作,提升非洲国家临床专科治疗水平,加大双方在适宜医疗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为非洲国家培养专科医护人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相互借鉴发展经验,让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共享。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教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教授在对中国传统医药的研究中,先驱性地发现、提纯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挽救了数以百万患者的生命。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是疟疾治疗的首选方案。屠呦呦教授的获奖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必将进一步推动中非卫生领域合作。
因此,中国将与非洲国家更加密切协作,建立医药卫生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3年,中国将支持大型医药卫生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合资合作,转移相关技术,向民众提供可及、可靠、可负担的医药产品、疫苗及医疗设备。同时需要非洲国家在医药卫生产品的标准和认证方面与中方密切合作,提供贸易便利化,设立医药产业园,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中非企业间的合资合作,确保适宜的医药卫生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快更多进入非洲,为非洲人民造福。
第三,以建立中非卫生合作国际伙伴关系为纽带,形成协同、合作、开放的中非卫生合作新格局。中国将与非洲国家从战略高度,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让卫生领域成为合作新亮点。努力将中非卫生部长论坛打造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推动卫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中方愿意与非盟、非洲次区域组织、非洲各国开展更为全面、长期的卫生合作协议,建立沟通机制,推动务实合作。
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院校、社团和个人共同参与、支持非洲的卫生发展。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基金会和企业的全球卫生倡议,发挥各自所长和优势,加强合作与协同行动,共同支持非洲卫生发展,实现卫生领域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和非洲的共同参与,保障全球卫生安全需要各方团结合作。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保障和提高健康水平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信卫生合作必将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引擎、新动力、新亮点。